时隔千年,左氏后裔来丹阳“寻根”
时间:2014-12-26 12:18来源:丹阳日报 作者:殷显春 王铁牛 审核:admin 点击:0次
内容简要:1000多年前的南唐时期,一位名叫左邺的丹阳人,从丹阳珥陵定居江西逢桥(今江西省永新县怀忠乡)。此后,他的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并迁居湖南、湖北等地,成为地方望族,并涌现
1000多年前的南唐时期,一位名叫左邺的丹阳人,从丹阳珥陵定居江西逢桥(今江西省永新县怀忠乡)。此后,他的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并迁居湖南、湖北等地,成为地方望族,并涌现出左宗棠、左权这样家喻户晓的左氏名人。
1000多年后的2014年冬至,左邺的后人从江西、湖北、北京等地来到丹阳,与丹阳左氏后裔欢聚一堂,共同寻访祖先遗迹,共谋弘扬家族历史文化,传为一段佳话。12月22日至23日,本报记者跟随左氏后裔前往丹阳珥陵、金坛金城等地寻访了有关左氏文化的遗迹。
溯源
曲阿是左氏的重要发源地
中国各地的《左氏家谱》在谱头的序言、前言或概述中,都称本支左氏是‘丹阳珥陵左氏’,这就充分说明左姓与丹阳珥陵有着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我也经常阅读一些关于左氏源流的文章,特别是看到《西晋文学家左思与丹阳》一文后,很受启发,促使我有了去丹阳珥陵祭拜左氏远祖的想法。”本次左氏寻根活动中,来自北京的左代华是寻根活动的召集人,他告诉记者,自己原籍湖北荆州,后来无意中得知自己这一支源于江西,而江西左氏又源于江苏丹阳,于是他专程于今年11月28日来丹阳寻根考察,回去后购买了一大批相关资料,撰写了《左氏寻根文章》专辑,供广大左氏族人研究。
在左代华提供的史料中,记者看到了他从民国版《左氏十二修族谱》上摘录的多篇文章。《丹阳珥陵源流》中记载,东汉时,洛阳令左迪生子左雄(尚书令),雄生椿。椿生中书令河。河生武卫将军勉,有子三人:“慈、思、志。”次子左思字太冲,原为三国吴著作郎,西晋时任秘书监,死后赐葬“曲阿金沙景塘之南”。曲阿就是今天的丹阳,隋朝时分出部分曲阿地成立金沙(今金坛),左思墓也就位于今金坛市。左思有二子:伯玉、伯秀。长子伯玉庐墓以居,子孙遂以丹阳为地望。左伯玉子左岘生恢、忠二子。“左恢任给事中、尚书左丞、会稽太守,死后归葬丹阳珥陵珥村,其旁有巷、有桥,皆以左墓名之。”
寻访
探访左氏家族的历史遗迹
左氏后裔在珥陵左墓桥村探访古碑
在丹阳境内,有许多跟左氏有关的地名和村名,如左墓桥、左墓港、左庄桥、左港桥、左墓河、左渎、左溪、左塘等。珥陵镇就有五个左姓集中的自然村:左墓桥、黄土墩、野鸡塘、慈盒山、韦家坂。
另外,导墅镇的左家塘村和访仙镇的棋盘山村也是左氏聚居地。
12月22日,江西永新、吉安等地的左氏与左代华一起来到了丹阳珥陵,开展了一场县有历史意义的寻根活动。
寻根队伍行走在左塘边
左墓桥村是珥陵镇黄埝桥村的一个自然村,这个村虽然不算大,但是村民以左姓为主。左墓桥村村上原有许多历史遗迹。如今,村中的《左氏宗谱》早已毁于“文革”,左氏宗祠也没了踪影,77岁的退休教师左坚告诉记者,祠堂原有三进,抗日战争中被日寇拆了砌造碉堡。村后,左塘还在,但是已经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圆形池塘。左塘的西北边现为一大片田野,但原先却不是这样的情景。清光绪版《丹阳县志》载:“左墓桥,以左恢墓而名,左氏裔孙左士,建于宋咸平三年(1000年)。”退休教师左海荣告诉记者,左塘边原有一座石拱桥,名叫左墓桥,桥下是一条小河,旁边还有一条通往金坛的大路。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建设的需要,左墓桥被拆除了。
现场考察左恢墓地(似)
最有趣的要数左恢墓,明代《隆庆丹阳县志》卷之八记载:“尚书左恢墓,在珥村左墓港。”然而,记者在左墓桥村却听到民间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左恢墓在祠堂下面,另一种说法是葬在左金山上,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葬在左墓桥旁。
在左墓桥村,还有一处名叫左基庵的尼姑庵,房屋老的结构仍在,庙内原有位老尼姑叫曹三清,是溧阳人,定居在此后收养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两人被抚养成人后结为夫妇,繁衍了后代。现在,这个庵堂就由其后代负责管理。
据上海图书馆藏民国版《左氏十二修族谱》记载:“左思……卒,赐葬曲阿金沙景塘之南。”金坛市金城镇联丰村左墓里自然村的景塘是左思的长眠地,这里距离丹阳珥陵左墓桥村只有三公里。
22日下午,左氏后裔又前往左墓里村寻访左思墓遗迹,受到了当地村干部的热情接待,虽然左思墓已经看不到,但是寻根者还是基本确定了左思墓的方位。
研讨
将树碑修谱传承家族文化
在进行资料查找和实地走访后,12月22日和23日,在珥陵镇文体服务中心和市档案馆,来自各地的左氏后人展开了“丹阳珥陵左氏源流”研讨会,讨论丹阳珥陵左氏源流与全国左氏的关系,以及立碑和重修家谱事宜。
江西永新县左坊村左德良在发言中说,左邺从丹阳迁居江西后,后裔在全国分布很广。以前当地建有左氏三邑(庐陵、安福、永新)祠堂,每年冬至,江西、湖南等地的左氏后裔都要来此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
来自安福县的左德兴说,江西左氏后人都知道根在丹阳,但是在漫长的年代里,由于受到种种局限,此后没能再来丹阳,可以说,这次的丹阳之行,了却了江西左氏族人千年的梦想,意义重大。
致力于左氏家谱编纂的左振华说,家谱记载他们这一支的根在江西永兴,始祖是左邺,而左邺原是丹阳人,根在丹阳,这就好比树木,枝繁叶茂,但是总有个根,这个根就在丹阳,所以必须要到丹阳来寻根。
“丹阳和金坛左氏祖地之行,让我内心一直不能平静,中国各地左氏都尊丹阳珥陵左氏为先祖圣地,而在这个风水宝地,却面临无家谱可考,无祖墓可祭,无远祖碑可拜的尴尬局面,所以摆在我们的两件事就是立碑和修家谱。”左代华发出了内心的感叹。
经过座谈讨论,各地左氏后裔根据寻访情况,达成了在丹阳珥陵左墓桥村和金坛左墓里村分别树立左恢墓和左思墓石标志牌的共识,让各地的左氏后人来寻根祭祖时,有一个心灵的慰藉。同时,他们还参观了市档案局内即将开放的丹阳家谱馆,仔细查看了各种新编家谱的样式,打算在我市姓氏研究会等组织的帮助下,资助珥陵左墓桥村重修左氏家谱,并以家谱为基础,整理出清晰的“丹阳珥陵左氏源流”,用以赠送前来珥陵寻根祭祖的左氏族人,加强沟通和往来,让更多的左姓族人“寻根索源、认祖归宗”,了解左氏的历史文化。
丹阳左氏家族趣话
“洛阳纸贵”典故与左思“洛阳纸贵”是一个千古传诵的典故,讲的是在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历时十年写了一部《三都赋》(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后来竟倾销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
《隆庆丹阳县志》是现存唯一一套明版丹阳县志,也是诸多丹阳县志中存世最早的一部。该志书原件现存日本,2010年,我市史志部门获得《隆庆丹阳县志》后,组织专人进行再版和点校,编审人员发现整套县志总共只有12卷,但是其中文赋卷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全文转录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全文,其内容占整套县志所有史料的近十分之一。明代县志对于左思著作的录用,进一步佐证了左思与丹阳的密切关系。
江西左氏家谱引人注目
左宗棠、左权是“根”在丹阳“吾左氏本丹阳人。”翻开江西、湖南等地的《左氏宗谱》,记载着这样的文字。据了解,中国各地的《左氏宗谱》,特别是江西、湖南等地区的左氏,都尊左思为先祖,称本支左氏为“丹阳珥陵左氏”。那么,丹阳珥陵左氏又是如何迁居外地,成为他们的祖先的呢?清乾隆版《丹阳县志》有如下记载:左思贤唐润州丹阳人。字公衍。
元和年间(806~820年)进士,授翰林。
官至吏部侍郎。据《左氏宗谱》记载:左思贤生左英,左霸二子,左英生三子,长子左邺就是左思贤的长孙,生于丹阳珥村。左邺,字富书,南唐时官至衡州司马,避乱徙家江吉之永新逢桥(现江西永新县怀忠镇左坊村),成为江西左氏的鼻祖。此后,江西左氏又繁衍至湖南、湖北、安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陕西、四川等地区,名人辈出,他们中最著名的人物,一位是晚晴时期成功收复新疆的名臣左宗棠,另一位是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左丞相“金头”下葬的传说在丹阳珥陵左墓桥村左氏中,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左丞相被冤杀,皇帝后来弄清真相后赐给其金头安葬。
左墓桥村退休教师左坚告诉记者,听父辈说,相传,珥陵左氏建有一座祠堂,被陆氏侵占,官司打到了朝廷,惊动了当朝皇帝。当时朝廷有位左氏丞相,实事求是说这是左氏新建的祠堂,不过三年时间。谁知,陆氏在朝中也很有势力,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从民间收购了大量蜘蛛,放进左氏祠堂内。结果,朝廷派人到丹阳查看祠堂时,蜘蛛早已结满了网。皇帝接到报告后,认为左丞相犯有欺君之罪,把他给杀了。后来,左氏不服气,揭露了真相,加上老百姓告知实情,皇帝才明白错杀了人,于是下令平反,并赐给左丞相一只纯金打造的金头,安葬在丹阳珥陵左墓桥。左坚说,父辈还传说,以前这里地方人稀,左丞相的墓是在一片芦苇荡旁边,当时只有少数左氏族人在此看坟。
有趣的是,这个传说同样在金坛金城镇左墓里自然村流行,当地老人还告诉这次前来寻根的左氏后人,几十年前,还有人相信这个传说,用铁棍往下探测,企图找到“金头”,但是一无所获。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uohome.com/html/news/zuoshidongtai/11.html
左氏家谱网(http://www.zuohome.com/)遵循行业规范,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左氏家谱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每日推送。
------分隔线----------------------------
- 上一篇:中华左氏宗亲九江座谈会胜利召开
- 下一篇:中华左氏宗亲西南片区座谈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