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家谱网移动版

主页 > 文化历史 > 寻根溯源 >

先祖从哪里来-盐城务本堂左寿松

先祖从哪里来-盐城务本堂左寿松

      我左氏先祖从哪里来盐城?口传及家谱里记载,均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先祖占籍姑苏,在明初“洪武赶散”来盐城。别一种是,先祖是苏州籍,迁居桐城,四百年后其后裔迁居盐城。
话说苏州阊门来盐城的有:
一、沈筑川公于1762年为我族家谱作序说“吾盐左氏系属济阳,迁自姑苏,其先代有闻人,大率盛于江,左而隶吾盐者甚少,……乾隆壬午(1762年)春,其族之宗长乃率其侄若孙辈,慨然于木本水源之所在而因叹于谱牒之亡,不但前无可稽,即迁盐之祖亦不可考,仅能据此时,逆推得九世祖,曰万田万良两公”。
二、刘东滨公也于1762年为我族家谱作《盐城左氏谱序》曰“吾邑之左氏,其上古占籍苏州,自前明洪武初徙于盐,迄今已历四百余年矣,而旧谱无存,乃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特创焉之,其始祖不可考,即其迁盐之祖亦不可考,自其及身而推之,仅得九世,故断自万田君始,非略也,蓋其慎也”。
三、我族五世祖国雄公于1762年,也在家谱序中说:“佘宗左氏籍传姑苏,迨到明初迁民异地,而左氏亦偕他族出阊门来淮东之盐渎,以他族例之,当下亦不下十有数世矣……清廷谕旨旌表建坊,而吾宗祠藉以增辉,木主既安,宗谱宜序,顾念久远者无从追溯,而于切近者略可根寻。自今逆数而上得九世前之祖,曰万田万良两公。”
四、我族八世祖伸公于1814年在《重修谱序》中说:“前世洪武时,余族自苏州迁盐五百年中,居本庄守旧址者,惟我”。
以上四位先人均说我先祖是来自苏州,时间是洪武年,而衢公于1761年在我族谱序中说:“先贤南华侯讳人郢之裔,有明自苏州迁居桐城,沿四百余年,人丁繁衍,族谱中序,万田公一支徙居淮东盐邑,海国江天,音书阔绝不禁感慨。”
沈筑川公,刘东滨公,国雄公及伸公四位先人所说的盐城先祖,是明初来自苏州,讳名字号没有。衢公也说我盐城先祖是苏州人,也没有讳名字号,但不是先祖由苏州直接迁盐城,而是先迁桐城,四百余后,是其后裔万田公迁徙盐城。

微信截图_20240626010453

        现今盐城务本堂左氏先祖,是以万田、万良公两兄弟为一世祖,是国雄公在1762年确定下来的,也符合衢公在1761年在我谱序中说:“……有朋自苏州迁居桐城,沿四百余年,人丁繁衍,族谱中序,万田公一支徙居淮东盐邑……,”人物和迁徙时间。
务本堂左氏的子子孙孙,在北万庄和徐家桥内外,现今的建明县阜宁县内外,江苏省内外,以及国内外的人,均是万田、万良两公的后人。不是明“洪武赶散”的先祖后人。所以不能将苏州明初“洪武赶散”到盐城的先祖,和盐城务本堂的万田万良公两先祖混合同说。苏州“洪武赶散”来盐的先祖和桐城万田、万良两公迁盐城先祖,在时间上相距四百年之远。
        盐城务本堂左式家祠,我是族七世祖明远公,约在1761年前创建的,堂名为“务本堂”。务本堂三个字,是在1762年,由桐城人,张若湘公赐赠墨宝,张公是衢公1752年的同榜进士。估计是衢公替代我族邀请张公赐的书。
衢公的序言说:“……有朋自苏州迁居桐城,沿四百余年,人丁繁衍,族谱中序,万田公一支徙居淮东盐邑……”。1919年,贵池籍的姚冠湖公在我族谱内的《左氏谱序》和《清赠奉直大夫励仁(利人)先生六十寿序》中证实,万田公是由桐城迁盐,并指明迁盐时在明中叶。姚公原话“佘弁言于其首,佘惟左氏明初来盐城,其可考者曰,万田公今谱所谓一世祖也,盐邑旧谱多称洪武时由苏阊迁盐,几于十室而九,而史志无徙实明文,独桐城左太史衢序,以桐谱有万田公,明时迁盐之说,其文颇有家法可据而决也。”蓋左氏为盐城士族,先世自明中叶徙自皖桐,皖桐与佘家隔一衣带水耳,今佘又宾萌湖村,与先生所居之左庄相去十里,以两家伻使常往来,得知先生家世德业,且悉也。
        明中叶年代在《明季北略》中有三种版本,比较合理,最佳时间,应为是万历至崇祯年间,即为1573年至1643年之间。
         万田公出生在何年?以万田公的二支行,五世祖馨之字永芳的出生年(1648年)为基数年,向上逆推,万田公出生在1528年至1576年,也在桐城迁始祖代一公的九世孙中的40人的出生年(1949年至1609年)当中。我族十三世孙寿祺公于1977年遗墨记下十二世祖蕖字凤池号石农公的遗言,万田公出生年是在1522年至1566年间,这三方面的数据年,有史据可查。万田公不是“洪武赶散”之人。
       现今清明在祠堂内举行祭祖礼仪。祠堂内奉供徙自桐城的万田、万良两先祖及其后代的历祖列宗,而祭文振振有辞替代先祖痛恨“洪武赶散”明显的错误,多年来周而复始,不能再熟视无堵了。
衢公的谱序:“……有朋自苏州迁居桐城,沿四百余年,人丁繁衍,族谱中序,万田公一支徙居淮东盐邑……告假?南旋,舟泊金山,遇同姓明远兄,询及先人讳号,方知其出自万田公后,与余同列兄弟……以是知水虽万派而同出于一源,木虽千条而同出于一本,佘与明远兄虽曰天各一方而精神血脉固有默默相通者矣”。还有桐城盐城两家祠堂遥相辉映,祠中规模礼法亦大略相同,用表一脉相传……等等细节,不是亲族不会达到如些程度。
        族谱中序的“谱”是代公家的二修谱,在康熙四十多才定稿,约在1701年前后,三修是家修公在1849年主修,衢公往生于1767年,三修谱其是看不到的。现知,桐城代一公家谱,一修已知火焚,二、三修谱已失亡,四修谱未继承衢公的“族谱中序,万田公一支徙居淮车盐邑”之说。
“有朋自苏州迁居桐城”。代一公在1370年前,由潜山迁居桐城,不是来自苏州,衢公应该明知,那为何仍说从苏州迁桐城?据代一公家庭史,代一公前27世远古先祖瑚公的胞兄瑢公,是参将,官迁苏州,明初其后裔,有可能投靠代一公,迁居桐城。他们有血缘关系,故衢公便说由苏州迁桐城。否则衢公的“苏州迁居桐城四百余年,不能成立同列兄弟行更是无据,”据此,万田公是瑢公的后裔可能性较大,目前尚未发现瑢公家谱,怎么连接,只好以瑚公家谱为据连接。这连接同样证实我盐城务本堂左氏是讳人郢公后裔。
        我族五世祖国雄谱序,国雄公也许知万田、万良两公来自桐城,内心不想说先祖来自苏州阊门,但社会大坏境均说先祖来自苏州阊门,故不得不顺应社会潮流,就在谱序内宛转说:“……佘宗左氏籍传姑苏,迨至明初迁居异地,而左氏亦偕他族出阊门。……自今逆数而上得九世前之祖,曰万田、万良两公……即尊万田公为一世祖,下皆缘斯而递序焉。”万田、万良两公不是九世前之祖,而是九世前之祖的玄孙。即然有九世前之祖,为何不立为一世祖而立九世前之祖的玄冰万田、万良两公为一世祖,又放弃万田、万良前四世先祖入谱?这不能责备国雄公,实因当时政府有《家讳避讳与谱禁》的规定,其中有“在追溯祖先时,不准妄自攀援,只能以五世祖为始祖,或以带领全家或全族迁至当地为始祖,”故国雄只能定己上五世祖为迁始祖。
        八世祖伸公谱序直接说:“前明洪武时,佘族自苏州迁盐。五百年中居本庄守旧址者,惟我。”照此之说,北左庄至今(2024年)就有七百十余年的历史,依照万田公来盐城计,只有281年前后历史。北石庄何时得名,若知其某年得名,那就更能证明我先祖何地来盐城了。
        沈筑川,刘东滨两公,是外姓人,其一人是修盐城志的,在写好我氏谱序后二、三年就往生了,其中另一人,是钱唐人(资料赠与祠堂收藏了)也是跟历史朝流之风。人云亦云,谓我氏先祖来自苏州先祖是谁,我氏不知,他们怎能知道,也跟着国雄公之说,认我氏一世祖为万田万良两公。
        综合上述,我盐城务本堂左氏的先祖是来自桐城。由于我读书少,认字不多,也没有文字的表达能力,仅依历史资料和事实作一记录,供各位宗亲研究我族历史文化参考。
盐城务本堂  十三孙  寿松于上海
2024年6月

先祖从哪里来-盐城务本堂左寿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