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家谱网移动版

主页 > 左氏名流 > 历史人物 >

中国祭祀文化的奠基者--左氏始祖左彻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黄河两岸耕作生息,这条母亲河孕育着中华儿女,创造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勤劳的华夏民族通过智慧的双手,摆脱野蛮与愚昧,创造孕育着华夏远古文明。他们择吉地而息,临河流而居。为以后的生活生存和农业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他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成为丰碑。他播百谷,促生产,制衣冠,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此间发明了文字。阪泉之战打败了炎帝部落,涿鹿之战又打败了英勇善战的蚩尤九黎族部落。黄帝得到了中原各部族的拥戴,声威大振,被诸侯尊为中原共主。国家鼎盛、天下太平,黄帝在位百年之久,他决定采首山之铜,在荆山南面的山脚下,铸造象征天、地、人的三口大鼎,然而就在大鼎铸成之日,黄帝去世了。《博物志》记载:“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像黄帝,率诸侯以朝之。”《纲鉴易知录·五帝纪》有“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阳。鼎成,崩焉。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竹书綂笺》记载: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之。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等记载。
 
        上古时期首领黄帝的去世,人们不愿意相信这一事实,宁可相信黄帝到仙界巡游。在黄帝领导下的部落,一切都井井有条,秩序仍然和黄帝在的时候一样。
        为了保持国家的安定和黄帝在时一样的感觉,黄帝的大臣左彻用木头削了黄帝像。和诸候们一起供奉祭拜。臣民们和往常一样,如在黄帝身旁。这就是最早的祖先灵位的祭祀。
        就这样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平安过了七年。大臣左彻也年事已高。他告诉人们,黄帝仙界巡游还要很久,他要去看看黄帝。于是他在黄帝的子孙中挑选了一位很有能力的立为首领,就是颛顼(zhuān xū)帝",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
        左彻的后人后来建立左国又说左彻是左国后裔,在今山西吕梁方山,其国人以左为姓氏,尊左彻为始祖, 左氏家族在历史上人才辈出,左氏文化也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黄帝的祭拜至此开端,华夏祭祀文化也是从左彻开始的。轩辕庙中的27通御制祝文碑、2通圣旨碑、8通致祭碑等等,轩辕庙就成了历代帝王祭祀黄帝的庙堂。昭示着他们皇权正统,天命所归。远古帝王祭祀不计其数。就近代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为了抗击外寇,共同祭祀黄帝陵。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恩仇与大义只有在祖宗庙堂方可言和,共同誓死捍卫国家尊严。香港、澳门回归,立石轩辕庙,告慰先祖,祖国统一领土的完整。黄帝陵、轩辕庙就是中华民族的大祠堂。
        祭祀先祖就是要告诫后人,我们的一切来自祖上、来自逝去先人曾经的哺育、教养与恩泽。无论从居庙堂之高的帝王,还是处江湖之远的黎民,感恩是为人的本分,报答是做人的责任。在祭祖的这一时刻,人们面对先人做出内心宣示,低下以往高贵的头,与祖先做心灵的沟通,净化心灵,沐浴祖泽。祭祖不是简单的形式主义,更不是迷信活动。他是后人对先人情感、心愿与意志的表达,是激励后辈追思怀远、继往前进,团结向上的动力,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优秀的家规、家训、家风是传承人伦道德文化,强化民族精神的重要依托。
 
        怀感恩之心,念爱家国之人。勉励后世,做不负先人厚望、不辱先人使命,奋发向上,有益于民族有益于国家的有为之人。
 
谨以此文与诸君共勉
左玉达
2016年8月1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