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文辑录】江西左氏家谱摘录研讨
时间:2018-10-19 11:41 来源:江西左氏 作者:左定中 点击:0次
《挽佥都御史左周器》 明·韩雍 为民为国一生心,晚进中台感激深。 明主有恩方倚重,怜君无命忽销沉。 斗山光价流中外,墓道铭章耀古今。 我有深情招不起,禾川南望引长吟。
左鼎(1409-1458),字周器,永新人。正统七年进士。明年,都御史王文以御史多阙,请会吏部于进士选补。帝从之。尚书王直考鼎及白圭等十余人,晓谙刑名,皆授御史。而鼎得南京。寻改北,巡按山西。 生于永乐己丑八月二十八日,殁于天顺戊寅正月初九日享年五十岁。
注释: 1、中台,指尚书省,尚书省分三台,宪台最末,即御史。中台在这里是指左鼎任职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2、斗山,是北斗和泰山,这里比喻左鼎为谏官中的"泰山北斗",表达着一种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3、光价,是指身阶荣耀。 4.流中外,是指美名远扬,扬名海外。 5、墓道是坟墓的甬道,铭章是墓志铭。 6、招不起,是指左鼎已经去世了,纵然作者有心招待呼唤他,也是无济于事了,表达了作者对左鼎的一种相惜之情。
敕都宪公 敕曰:朝廷监察御史,欲其振纪纲而励风俗,以弼成国家之治,厥任匪轻!尔四川道监察御史左鼎,发身贤科,擢任斯职,历年既久,克举其官,兹特授尔文林郎,锡之敕命,以示褒嘉!夫官以察为名,以言为职,在明大体而略细故,在爱君子而戒小人,其益端尔志,坚尔守,毋私于法,毋挠于势,毋讦以为直,毋苛以为能,明以烛之,公以行之。懋修不懈,尚有显爵以待而成,钦哉。 景泰七年除广东右参政,天顺元年六月七日奉敕恥授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食三品俸,敕至尔即驰驿赴京,不许稽违!
谕祭文
维天顺二年岁次戊寅十二月乙卯朔十有四日戊辰皇帝遣吉安知府张瑄 谕祭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鼎曰:惟尔发身贤科,擢司风纪,获忠勤之誉,有干济之才,出任大藩,旎佥台宪。方隆委任,胡遽云止。追帷往劳,良用悼惜,兹特遣祭尔灵,尚克钦服!
《挽永新左御史父》 明·韩雍 奔走功名性不堪,远将踪迹寄烟岚。 诗朋才散苦吟歇,仙侣忽招清梦酣。 十载义方真有效,一生德望信无惭。 流芳最羡追封事,遗向禾川作美谈。
1、"奔走功名性不堪 "在这里是指为了功名奔走四方,但是由于性格原因,未能有好的前程。 2、"远将踪迹寄烟岚"是指远远地将功名前程寄托在一片烟岚之中,功名前程的念想终将烟消雾散。 3、"诗朋"在这里是指与其常聚的友人,“仙侣忽招”指的是被神仙召唤去了,即去世了。 4、"教子义方"是指教育子女行事应该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理 。 5、"德望"是指人的道德行为之声誉名望,“信”是一种个人修养,即诚实 。6、"遗"是留存下来的意思
敕赠都宪父继良公 敕曰:国家推恩臣下而必及其亲者,所以重本而劝孝也,而何间于存没哉!四川道监察御史左鼎父承基,庆钟厥子而禄养不逮,揆其所自,宜有显褒,今特赠为文林郎,四川道监察御史,灵其不昧,尚克承之!
《挽永新左御史母》 (明·韩雍) 不饰金钿与凤钗,自甘勤苦作生涯。 孟光配德年相若,柳母收功愿已谐。 禾水风飘花乱落,枫塘烟锁玉深埋。 徽名有赠加身后,万古千秋第一侪。
注释: 1、诗中提到的孟光是一个典故,孟光是一个女子,讲的是她与其夫君梁鸿的故事,成语举案齐眉 就是出自于这个故事 。诗中意指夫妻恩爱,举案齐眉,互敬互爱。 2、 柳母收功也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子柳之母死了,要操办丧事,其弟子硕想把父亲的妾卖了,给自己母亲办丧事,子柳说,怎么能把别人的母亲卖了,给自己的母亲办丧事呢?这样子不行的!办了丧事之后,亲戚朋友送的钱财还有剩,子柳的弟弟想把剩下的钱帛备办祭祀器物。 子柳说:"不能这样。我听说,君子不借丧葬之事来获得利益,还是把剩下的钱帛分发给贫穷的兄弟们吧。” 诗中借子柳的故事,引申左母生了左鼎这个好儿子,不势力,处处为别人的利益着想,不为自己谋私利。
敕赠都宪母王氏 敕曰:联惟群臣之才者,固本於父,亦必资母德焉。存有褒荣,没有追赠,此有国之通制也。四川道监察御史左鼎之母王氏,有子能官而不逮养,拆惟所自,宜锡褒荣。兹特赠为孺人,尚克承之,永贲幽壤!
注: 韩雍,字永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为监察御史,景泰时以荐升佥都御史,巡按江西镇压叶宗留、邓茂七起义年未三十,天顺二年(1458)巡抚大同戎政大治,七年(1463)升兵部侍郎,天顺末年(1464)坐事左迁,成化元年(1465)以都御史赞理两广军务,讨平大藤峡开府梧州,公得承制专決,寻引疾归,卒年五十三,谥襄毅。
2018年10月18日 江西永新逢桥邺公三十一世左定中辑录整理 抚州金溪左坊大左村左星华注释
附: 韩雍 (1422年11月22日—1478年11月9日),字永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中期名将、诗人。 正统七年(1442)进士,授御史,曾出巡河道及江西,参与镇压浙江叶宗留起义及福建邓茂七起义。景泰中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劾宁王得罪,勒致仕。天顺间复官,历官大理少卿、兵部右侍郎。成化元年(1465年),以右佥都御史之职前往镇压大藤峡起义,俘杀首领侯大苟,截断江上大藤,改地名为断藤峡。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后请分设广东、广西两巡抚,获朝廷准许,命总督专理军事。 成化十年(1474年)因被人所诬,明宪宗命其致仕 [1] 。成化十四年(1478年)逝世,年五十七。明武宗时追谥“襄毅”,后世称其为“韩襄毅”。有《襄毅文集》传世。
新刻左氏宗谱后序(光绪廿六年公元1900年修谱序) 昔孔子叹杞宋无徵,而致慨于文献不足何也。盖文以备言献以询事,无献则纵繁称博引,祗类臆谈,无文则虽口讲指陈,终同杜撰,此可见文献不足。虽夏、殷之礼有卒难存,况此族谱之徵,瓜绵椒行,历世数十之多,历万年千百之久,苟或冒昧将事,而曰某也若祖,某也若祖,吾恐陈笾列豆之余,有唾弃不汝食,不汝食者,数典而忘祖宗,能不怨恫地下耶?虽然世有明德达人,其渊源考订有不同乎?臆谈杜撰则何妨备存,颠末以作他日印证蓝本,抑亦为子孙者,慎重宗盟之意也。 吾族自子韶公,世居江西吉安逢桥,其后或由吴迁楚,或由楚迁蜀,详于谱牒者尚矣,而独于其肇祥所自,则阙焉!未备岂非为子孙者,所当亟溯其源而探其本乎。往者纯风族公赴省秋试,得遇长寿族某亦咏槐黄者,谈及世系颇有所合。未几,携归族谱一册,天泰敬阅之下,觉其中序述详略,确确可凭信乎。一人之知识有限,众力之擎举多功,按图以索,岂有伪为祖也,宗者爰为考之。邵阳族谱序曰:谱在宋绍熙辛亥(1191)古攸公创之,咸淳丙寅(1266)敬子公继之,由是而元、明以逮我朝乾隆甲子(1744),谱凡八修,前七修者皆为《逢桥左氏族谱》,惟八修固合沧溟衡山、长丰、宁湘及我宝之邵阳,蜀之三台,则又本逢桥而为左氏四郡八邑族谱。绵州之谱则曰:自太冲公肇源江左(江苏丹阳)历九代还陕,又历三十代至语玄公,由秦宦蜀,遂家于阆,越六代舜珉公继迁剑,又六代瑞麟公复迁绵,次世惠公终迁于绵之马家渡落业,此绵州一支大略也。至《西秦宗谱》则曰:左氏起于齐左公子,其后汉有名迪者为洛阳令,生子:雄,字伯豪官尚书令,雄生椿,椿生河,官中书令,河生勉,为武卫将军,勉生三子:长慈字元仿,道号乌角先生,在汉时投怀戏曹;次思字太冲,仕孙吴为著作郎,有《三都赋》行于世,后仕晋擢秘书监,卒赐葬曲阿金沙景塘之南。曲阿古邑名,后改云阳,又改丹阳,金沙景塘今属金坛县,思墓尚存;三志无传(丹阳源流载有子:伯茂、伯康,后与思次子伯秀返归洛阳),是思固丹阳之始祖也,又曰:思生二子,长伯玉、次伯秀,玉生岘,晋末授湖州校书郎,岘子二:长恢、次忠,恢仕晋,官给事迁尚书左丞,其后历六朝、隋唐、五季至宋末语玄公,由秦宦蜀,留长子绍康守庐墓,次子绍庆亦入蜀为昭化县丞,遂家于阆,此与绵谱之相合者也,又云:岘公次子忠,仕晋为定远令,迁太原守,忠生永芳(丹阳源流则为恢生永芳)仕刘宋官鄱阳令,芳生仁,仁生采,采生机,机生光,光生晦,晦生衡,衡生昇,昇生思贤, 思贤仕唐为吏部侍郎,生二子:长英、次霸,霸无传(丹阳源流载: 霸子有馀,为长水校尉,世居丹阳),英生三子,长鄩,为徙鄱阳祖,次鄑,为徙四川祖,三邺,在南唐光化间,初任横州司马,保大间秩满后,以子璩贵,赠大理评事,是为后世徙邵阳始祖,此与邵谱之相合者也。邺生三子,:曰璩、曰琭、曰琎,璩字国瑞,宋淳化间任大理评事,后与皆失考无传(然我邺公枝下,璩公后裔分枝最广),惟三台族谱则曰: 邺公由丹阳徙湖南邵阳(实徙江右之永新逢桥),二世琎公传至明善,再传至必诚、必庆,庆公之后九传至泰昌、暨仪二祖,是三台虽系分支,而尤与邵谱多吻合者也,由此观之统吴、楚、秦、蜀,固皆以丹阳为源本,而旁流分支,层见叠出,又若是其纷且广也,噫,抑盛矣!然窃有论者,吾祖子韶公,旧牒所载世居逢桥,则吾祖为邺公明矣。第至宋初迄明中叶,历年六百而世系独无一传者,岂琎公有子,而璩公、琭公独渺兹一线耶?抑岂三台、绵州、西秦、邵阳以璩、琭二公非其所祖,概置弗录耶,皆未可知也。独是吴之去楚,地境辽远,何以(子)韶公之后松公,由吴迁永州零陵,桂公亦由吴而迁永州祁阳,与昔日琎公之由吴而迁宝庆邵阳,为时虽殊其事则同意者,吾族所祖或璩或琭又未可知也,独惜代远年湮,无从察核(可见他们当时手无逢桥族谱),他日或零陵祁阳之属、吉安逢桥之裔携谱来蜀两相证验,则吾族承袭当必实有所本者,否则,贤子孙出不惮劳苦,不惜费用,挟册担囊,买舟东下而楚而吴,扫祖墓寻宗盟,稽故牒,得其肇祥之所自焉,则又吾族不幸中之一大幸也。何至文献不足,致叹杞宋徵哉。今者谱牒告成,随家大人驼笔之余,备闻绪论,又得长寿各谱(可见当时天泰公确实见到长寿谱牒)以扩见闻,故不禁踊跃为之一道,其它事实有父兄在。 元官公九世孙(邺公三十三世)天泰皆平氏沐手谨识 逢桥左氏邺公三十一世小派左定中抄录 补注,抚州金溪左坊大左村左星华断句订正 二零一八年十月五日
合川天泰公的世系现摘录如下:逢桥开基祖邺公→璩→诏→湜→恂→ 戣 →绶→居德→彭年→思永→浃→应祥→钺→邺公14世壁公字琳玉迁永新合东村→有钓→復心→忠孙→忠孙第八子(邺公18世)子韶→旭谦→鼎颙→ 邺公21世左松(弟)迁湖南零陵、左桂(兄)迁湖南祁阳→万宰→亨→景→邺公24世元宰(弟)、元官(兄)同迁蜀合川太和蒲家嘴→成桂→三贵→永圣→仕胤→振忠→家发→声茂→邺公33世天泰公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撰合川浦家嘴左氏谱序。 上面这篇序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我邺公后裔长派合东村支下十八世子韶公之裔孙三十三世天泰公在1900年庚子岁时,对祖先源流不清,迫及想到江西永新逢桥查找世糸的愿望,然后当时因路途遥远,通讯不发达,而未能如愿,故而写下这迷茫而又令后世子辈们感叹而不朽的序文,序中虽源流有些差异,但在当时能记下这俳徊的心理和不朽文字,我后辈子孙却是非常由衷的感佩和深深的敬仰……
逢桥左氏邺公三十一世左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