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14中华左氏宗亲首届全国聚会 江苏丹阳珥陵左氏文化纪念馆 2019湖南左氏清明祭祀历史功臣左宗棠
用户登陆信息
您现在位置:主页 > 左氏名流 > 其他代表 >

左太北走了,他留下什么故事?

时间:2019-06-29 13:32来源:左权共有精神 作者:刘红庆 审核:admin 点击:0
内容简要:左太北在太行山出生三个月后,由母亲刘志兰带着回延安,父亲左权为母女送行 作者注: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今日凌晨在北京辞世。先是王彬说的,接着闫一宏发了微信给我。 2005




 

左太北在太行山出生三个月后,由母亲刘志兰带着回延安,父亲左权为母女送行

 

作者注: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今日凌晨在北京辞世。先是王彬说的,接着闫一宏发了微信给我。2005年,在我写《左权:一团奔突的火》的时候,左太北阿姨给予我巨大的帮助。从资料到照片,她毫无保留。那段时间交往频繁。她对左权县有特殊的感情,对左权人有特殊的感情。去年贾宝宝执导左权春晚,想要一段左太北的视频祝福,县里让我完成,我立即联系左太北,她在病中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之后,我又陪好友刘廷儒看望一次左阿姨。而今,左阿姨走了,我找出一篇2005年写的、发表于《北京青年报》副刊的旧文《42岁才知道什么是父爱——抗日名将左权百年诞辰之际访将军之女左太北》与大家分享。愿朋友们从我的文字和保存的左阿姨的照片中,了解她的成长与感情……

左阿姨千古!

      红庆   2019625日《太行英烈碑拓片展》开展之际

 


 

42岁才知道什么是父爱

——日名将左权百年诞辰之际访将军之女左太北

 

我从记事起就吃的是“大锅饭”,从来没有饿着过,老有饭吃,是很低水平的共产主义。反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托儿所就是我的家,托儿所就是我的全部生活。1942年5月,我父亲在太行山牺牲了,可是我没有任何感觉,有没有父亲对那时的我来说真的很无所谓。

    我从来就不羡慕谁,一向很乖的我,对任何人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也没有和任何人有什么贴心的话,也没有对谁有感情的特别依赖。这些都是我的特殊的生活经历造成的,我一生很单纯,很平和。

    42岁读到父亲写给母亲的11封信,多少次令我泪流满面,从这些信里我懂得了什么叫喜欢,什么叫父爱。父亲的这11封信,是我今生今世最最珍贵的宝物。

                                 ——左太北

 

三个月大的左太北离开父亲,一别成永诀

 

襁褓中的左太北

 

左太北出生在太行山的北段,因此父亲给她取名“太北”。当时,左权辅佐朱德、彭德怀在太行山上的八路军总部,指挥着大半个中国的抗战。

从海外来的记者黄薇到太行山采访,曾这样描述道:“左权同志,中等身材、文质彬彬,热情亲切。他年龄32岁,但看起来只有20多岁的样子。……左参谋长是八路军总部中最忙碌的人。他日理万机,还要关心机关的政治生活。他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由于过度操劳,显得有些消瘦。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被保送去苏联留学,是受过高等军事教育而又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事家。他指挥战斗机智而果敢,对同志和蔼、对部属关怀体贴,深受人民和同志们的爱戴。”

 

 

左权将军在太行山上

 

到1940年,左权已经34岁,还是单身一人。他从19岁离开湖南老家,就再没有回去过。他对母亲说:“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他说:“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

进入革命军队,左权就没有休息过一天。从中央苏区,到长征路,到抗战前线,左权经历了那个时代一个革命军人的所有艰苦。

1939年2月,从延安来的中央巡视团到太行山巡视工作,团里一个22岁的北京姑娘刘志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左权也不例外。刘志兰生长在北京,她和她的六个姐妹个个如花似月被誉为“七仙女”。在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读书时,刘志兰向往革命。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辗转奔赴延安参加全民的抗战。据当年从延安过来的老同志说,刘志兰、浦安修(彭德怀夫人)、叶群(后嫁与林彪),被誉为“延安三美”。

朱德夫妇对左权单身生活非常牵挂,康克清见到这样不同凡响的刘志兰,就和朱德商量,把刘志兰留在太行山,看看能不能撮合成一个家庭。朱德征得左权同意后,亲自找到刘志兰。刘志兰多年后回忆说:“我把老总视为长者,由于是老总亲自说,我不好拒绝。”2月上太行山,416号就结了婚。这样短的时间,刘志兰说她与左权“是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她说:“我那时的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是很浓厚的,我自视清高,虽然22岁了,接触人很多,但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恋爱过(也没有对什么人有过好感)。所以结婚后要有一段了解和进一步发展感情的过程。”

可是,这是在抗战的前线,是在八路军的总部。结婚之后马上就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前线的婚礼后没有蜜月。

左太北1940年527日出生在八路军总部医院。这期间,八路军主力正在筹划震惊中外的针对日军交通线破击的“百团大战”。左权在整个战役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为了集中精力于抗战事业,为了刘志兰的前途考虑,左权让妻子刘志兰带着仅仅三个月大的女儿离开太行山前线,回后方延安。

 

在太行山出生三个月后,由母亲刘志兰带着回延安,父亲左权为母女送行

 

离开前,左权抱着女儿照了像。在左权留下的所有照片中,他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

左太北拿着这张照片告诉我:“我身上裹着的小被子,是朱老总生日的时候战友们赠送的寿幛改做的。那时候在前方布匹短缺,康妈妈就拿出寿幛给了我母亲。我是在太行烽火中出生的,是抗战的硝烟孕育了我。”

遗憾的是,左太北跟着母亲一别太行山,就成了与父亲的永别。

左权1940年辅佐彭德怀指挥了抗战史上最为著名的百团大战之后,紧接着是1941年、1942年太行山最艰苦卓绝的岁月。19425月日寇发动对太行山的“围剿”,左权将军血洒十字岭。朱德为此写下了最著名的七绝:

名将以身殉国家,

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左权殉国,只有两岁的左太北无法感知悲痛

 

1942年525日,左权将军牺牲的那天,左太北在延安洛杉矶幼儿园过着纯净的童年生活。她还差两天才满两周岁,这样的一个年龄,怎么能感知失去父亲的痛楚呢?

 

 

延安保育院时期的左太北

 

    25的母亲刘志兰后来对女儿左太北说:“记得我得到传说以后,去朱总处看到你父失踪的电报,我又去问林彪时,他不肯定,但我已感到噩耗已成事实,回到党校三部,一个人黑夜里在山坡下痛哭失声,很多同志在山上听着,叶群他们把我劝回去,许多同志见我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不久,刘志兰在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了《为了永恒的记念——写给权》:

“虽几次传来你遇难的消息,但我不愿去相信。自然也怀着这不安和悲痛的心情而焦虑着,切望着你仍然驰骋于太行山际,曾写道:愿以20年的生命换得他的生存。或许是重伤的归来,不管带着怎样残缺的肢体,我将尽全力看护你,以你的残缺为光荣,这虔诚的期望终于成为绝望”

“想到你十余年的战斗生活备尝艰辛,没有一天的休息。而今天,没有一句话就永远离开我们,痛感到不可弥补的遗憾。……

“你爱着北北,你希望她知道爸爸在遥远的华北与敌搏斗,你愿她健康、可爱,这些她都能做到,悲惨的是你永远地离开我们,她幼小的心灵中怎能体会到失去爸爸的悲哀呢。失掉你是我和她的深切的不幸,这不幸永远不能弥补的。……”

 

 

左太北(后左二)和母亲刘志兰(前左三)等亲人

 

母亲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只有两岁的左太北怎么能理解得了呢?

左太北对我说:“我从记事起就吃的是‘大锅饭’,从来没有饿着过,老有饭吃,是很低水平的共产主义。反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托儿所就是我的家,托儿所就是我的全部生活。父亲的牺牲,我没有任何感觉,有没有父亲对那时的我来说真的很无所谓。”

左太北说:“我从来就不羡慕谁,一向很乖的我,对任何人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也没有和任何人有什么贴心的话,也没有对谁有感情的特别依赖。这些都是我的特殊的生活经历造成的,我一生很单纯,很平和。”

 

彭伯伯浦阿姨共同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在延安保育院窑洞和马背上红色摇篮里长大的左太北,新中国成立后,进北京八一小学、北京师大女附中读书,1960年,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个学院,是她父亲青年时代的好友、入党介绍人陈赓创办的。1965年,左太北从哈军工毕业,先后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航天航空部等单位从事国防工业建设工作。

 

 

左太北和毛主席

 

1952年61日,12岁的左太北到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主动拉过左太北,和左太北照了像,坐下聊天的时候,毛泽东把左太北拉到离自己最近的一个沙发上。1930年左权从苏联回国后进入苏区,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并在那里建立了革命的友谊。22年后,先烈的骨肉已经成长为花样的少女,毛泽东一定非常感慨:如果左权还在,多好啊!

50年代,刘志兰离开北京到包头工作的时候,把女儿带到彭德怀家里,将左太北交给自己的好朋友浦安修。一直没有过家庭生活的左太北,在彭家,有了短暂的家庭生活。素以火暴性格著称的彭德怀对温文尔雅的妻子呵护有加,对战友左权的女儿视为己出。

 

 

左太北(右)和彭德怀夫人浦安修

 

    一次彭德怀对太北说:“你爸爸一定知道,那次敌人打的第一颗炮弹是试探性的,第二颗炮弹准会跟着来,躲避一下还是来得及的。可你爸爸为什么没有躲避呢?要知道,当时的十字岭上正集合着无数的同志和马匹,你爸爸不可能丢下部下,自己先冲出去。他是死于自己的职守,死于自己的岗位,死于对革命队伍的无限忠诚啊!”

    一次在中南海散步,彭德怀突然问小太北:“你想见毛主席吗?我这就带你去!”左太北坚持不去,不是害怕,就是不想去。

    一次是国庆之夜,彭德怀、浦安修带着左太北到国防部大楼上看焰火,迎面碰上了林彪一家。同在国防部任职的彭德怀和林彪居然互相没有打个招呼的意思。

 

 

八一小学学生左太北(左三)等和毛主席

 

    在彭德怀家,是左太北青少年时代唯一产生过的“家”的概念。彭德怀的善良与正直、刚毅与倔强,左太北都有极其深刻的印象。

 

42岁才懂得什么叫喜欢,什么叫父爱

 

1982年,母亲刘志兰将三份历史文物寄给左太北:

第一,左权将军写给刘志兰的11封信。

第二,1939年12月新婚不久的左权夫妇为朱老总生日写的献词稿。

第三,在左权身边工作的刘志兰胞弟刘志麟于1942年715日写给刘志兰细述左权牺牲情况的一封信。

 

 

1950年,左权将军移灵邯郸,左太北和母亲

 

这批伴随了刘志兰大半生的物件,一下子把左太北拉回到40年前。读这些信,左太北流了不知道多少泪,42岁的她才真正从这里读懂了,什么叫喜欢,什么叫父爱!

在太行前线奋战着的左权想知道远在延安的女儿左太北的一切,他时时沉浸在因太北的成长带给他的快乐与幸福里,同时就想到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有愧疚,有自责。在第一封信中他就问:“带着太北小鬼长途跋涉真是辛苦你了……你在征途中及‘长征’结束后,身体怎样?太北身体好吗?没有病吗?长大些了没有?更活泼些了没有?有变时请一一告我。”后来说:“这个小宝贝小天使我真是喜欢她,现在长得更大更强壮更活泼更漂亮,又能喊爸爸妈妈,又乖巧不顽皮,真是给我极多的想念与高兴。可惜天各一方不能看到她抱抱她。……默念之余只得把眼睛盯到挂在我的书桌旁边的那张你抱着她照的像片上去,看了一阵后也就给我很大的安慰了。”……“看到太北的像片及你对太北的描写,那样活泼可爱的样子,更增加了我的思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像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对于太北由于有妈妈妥善的抚养是很幸福的,做爸爸的也沾了光,但也决不会忘记。现太北大病初愈希望很好保育,做爸爸的只要一有可能,绝不会忘记应尽的责任的。”

 

 

和母亲刘志兰、左权将军的侄子左山在邯郸烈士陵园左权将军墓前

 

左权思念女儿,想到的是孩子的成长与健康状况、孩子的冷暖。左权说:“知道北北天天的长大起来,更懂事更活泼,我很高兴喜欢。”……“北北病后恢复情形如何,想来她不致再有病了。一定长得更大、跑得更快、更活泼更可爱更懂事了。”“小东西还是很怕冷的。今冬怎样?手脚没有冻坏吧?前寄的小棉衣能穿吗?”

左权想到了孩子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他希望孩子记得爸爸,在形式上反对体罚。左权说:“不要忘记教育小太北学会喊爸爸,慢慢地给她懂得她的爸爸在遥远的华北与敌寇战斗着。”“想来北北一定很好玩,很可爱,对于妈妈她一定认识了,不会叫错,爸爸她一定忘记不认识了,注意勿教她弄错了爸爸(一笑)。”左权又说:“太北这样活泼可爱的宝贝不要打她……想来你爱她之心和我是一样的,或许‘打她一顿’的话是向我发牢骚的,不是事实。希望这仅是发牢骚,不是事实,那太北就幸福了。”

在左权生命的最后,他依旧爱着孩子,但关于孩子的一切,他让刘志兰全权处理。1942年55日,距左权牺牲还有20天的时间,他给妻子的信中说:“对于太北我是很喜欢她的,你当同感。如逆流万一不幸而来到,你尽可不必顾及我,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1942522日,距他的牺牲只剩下3天的时间了,他再次写信强调:“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

这样的话语中冥冥然有一个暗示,左权是否意识到他的危难,他的困境,他的生命行将结束?

 

左权怀抱爱女于太行山

 

可是父亲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左太北还不到两岁,她怎么可以理解远在抗战前线的父亲对自己的无限牵挂呢?不仅如此,1982年以前,她压根也不知道有这样的一批信件的存在。

1982年,珍藏了这些信件大半生的母亲把信件寄给女儿,这时候刘志兰已经65岁,而左太北也已经42岁。42岁才获得的父爱,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的确都太迟了。但这个父爱却温暖着左太北的后半生。而因为是父爱,来得越晚,越值得珍爱。

 

左权将军的十一封信是最宝贵的遗产

 

晚年的刘志兰时常会回到她与左权的那短暂的幸福里,她对女儿说:“我总觉得可惜的是我们相处的时间太短,互相了解得太少了,也没有完全习惯下来,就匆匆分别而且成为永别。……你父亲牺牲使我突然感到走到了路的尽头,无路可走了,又不得不挣扎着往前走。……1939年至1942年的一段生活影响了我的一生,成为苦难的历程。当然不是你父之过,但他如不牺牲,一切当会好些。……”

 

晚年刘志兰与浦安修(右)重返太行山

 

逐渐走出左权牺牲阴影的刘志兰重新组建了家庭,建国初期,刘志兰在北京市委党校担任党委副书记,后来调到包钢担任设计院党委书记。1963年,调到太原工作,担任山西省委农工部副部长。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志兰受到冲击,所谓的打倒“刘陈刘”中就有刘志兰。她被各地抓斗,尤其在左权牺牲的太行山上,抓斗刘志兰,传闻的魅力就更大:“左权的老婆被抓来了!”

文革结束,风平浪静之后,刘志兰思考着自己的一生,1982年给女儿的信中说:“前几天在你爸爸墓前,我对你父亲的思念和为自己的40几年的苦难的生活而流泪了。我在去邯郸的火车上也在思念着这40年的‘苦难的历程’。……如果不是19425月麻田之恨,日寇投降后我们一家团聚,以后的生活是会很美满的。他对我们两人的照顾都是会很好的,绝不会像他抛开我们以后的那种情景。”

1992年刘志兰病重住进医院,左太北陪了母亲一些时日,母亲与她聊天,左太北从母亲的话里感觉到,母亲该做的都做完了,她对左权的唯一的女儿也很放心,对太原的家也很满意,没有遗憾,没有委屈,没有放不下的事了。

癌症最终夺去了刘志兰的生命。刘志兰没有去邯郸烈士陵园寻找左权,她的骨灰埋在太原的一棵普通的松树下,没有任何标志,她的意思是就这样像烟一样流逝……刘志兰留给女儿左太北的,只有这11封信,可她说:“如果说留遗产的话,这就是遗留给你的最宝贵的遗产。”

    2002年,左太北在母亲去世10年后,在父亲殉国60周年纪念日前夕,将这11封信辑成《左权将军家书》行世。今天,在父亲百年诞辰的日子里,左太北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左权传》和《左权军事论文集》的出版,她相信父亲的精神遗产属于整个前进着的中国。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左太北觉得自己一生都很幸福。

 

左太北和女儿左湘儿子沙峰在左权县十字岭左权将军殉国处

二维码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uohome.com/html/mingliu/qitadaibiao/293.html
左氏家谱网(http://www.zuohome.com/)遵循行业规范,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左氏家谱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每日推送。

------分隔线----------------------------

关于左氏 - 广告服务 - 主题回顾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rss订阅-


湘ICP备:1301147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8 持术支持:左勇 最佳浏览:1024*768

Supporter: MT左氏 Copyright © 2008-2022 zuoho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左姓本一家,我们都姓左!欢迎加入我们这个大家族!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zuohome.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