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14中华左氏宗亲首届全国聚会 江苏丹阳珥陵左氏文化纪念馆 2019湖南左氏清明祭祀历史功臣左宗棠
用户登陆信息
您现在位置:主页 > 文化历史 > 寻根溯源 >

左氏郡望“济阳”和发源地“左氏邑”在今何处?

时间:2019-08-24 18:2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审核:admin 点击:0
内容简要:左氏郡望济阳和发源地左氏邑在今何处? 前言 作为左姓大家族的一员,为考证左氏济阳郡望和左氏邑,近几年来,我用心搜集相关资料,购买相关图书参阅,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查阅地

左氏郡望“济阳”和发源地“左氏邑”在今何处?
 
前言
 
作为左姓大家族的一员,为考证左氏济阳郡望和左氏邑,近几年来,我用心搜集相关资料,购买相关图书参阅,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查阅地方志书,并于2019年6月22日上午,前往菏泽市定陶、曹县进行考察。
现将考论及观点总结成文,谨为左姓宗亲和热心读者提供参考素材。其观点无论是非对错,仅为学术之言,望读者和左氏族人持良好的心态予以分析和评论。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在此慰藉左氏先人及华夏先祖在天之灵,祝福华夏民族永世永昌!
 
一、左氏家谱记载济阳为郡望
 
 华夏大地,现有左氏宗亲一百多万人,各地的左氏家谱均记载“济阳”为郡望,或以济阳为堂号。
姓氏郡望,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文化,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郡望,有的大姓还有数个郡望之地。
郡望,有两个含义:
1.“郡”是春秋战国至隋唐以来的地域行政区划,“望”是指这一地区的名门望族。所谓郡望,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某个姓氏,聚族而居兴旺发达,是有地位、有声望、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
2.更深层的含义为:特指一个姓氏的根脉发源之地,或是这个姓氏的祖先受封之地,或是显赫祖先住过的地域。
姓氏必有郡望,家谱必载郡望,以示对远祖、对故土的追思和怀念。郡望,对于姓氏寻根溯源、认祖归宗、增强宗族团结等方面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姓氏郡望一说,始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和隋唐,作为行政区划,“郡”这一称呼,宋朝以后已经消失不用,但“郡望”一词,1000多年来却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因为这个词语承载了姓氏的血脉渊源,记录了一个姓氏的起源、繁衍和播迁的过程。
    
二、古代济阳地域,相当于今兰考县东北、东明县西南、菏泽市定陶西部一带
 
1.战国时期济水之北的济阳城邑
《水经·济水注》引《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 (公元前340年) 城济阳。
《古本竹书纪年》: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城济阳。
《史记·苏秦传》:(秦)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
 
 
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第一版、1996年6月河北第3次印刷、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35—36页,载有战国时期的魏国“济阳”邑(注:非郡名),位于今天的兰考县东北堌阳镇一带。
2.汉时期的济阳县、济阳宫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兖州府曹县志》卷之一 疆域 沿革第2-3页载:汉,(曹县)西北为定陶县西境,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定陶境置济阴郡,又于定陶西北,置(济阴郡)济阳县,即世祖光武诞(生)处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城济阳,在济水之阳(山之南、水之北为阳)……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曹州府志》卷之四 古迹第11页载:古济阳城,在(曹)县西南五十里(注:乾隆版府志抄录的内容是前志所载,曹州治及县治1168年以后迁至菏泽牡丹区)。《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城济阳,汉置县,光武皇考南顿君为济阳令,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十二月生光武于县舍,赤光满室,后名其地为济阳宫。
康熙十三年(1674年)《曹州志》卷之一 图考 第3页地图:,定陶左山的西南处,有“曹州古治、济阴县(治)、光武生处、济阳县(治)、济阳宫”;卷之五 古迹第3页载:古济阳城,在州(菏泽牡丹区)南五十里,《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城济阳,又汉梁孝王子明封济川王都此。水经注,光武生济阳宫,即其据汉书注,故城在今曹州冤句县西南。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东明县志》卷之一 古迹 第30页载:(1)冤句县(治),在(东明)县东北东台里李家屯,有庄子墓,墓前有观址,经知县杨日升重建,有灵泉涌出,深丈许。(2)旧济阳废县(治),在(东明)县(治)西南十里满城村迤(以)西,故武父城也。城在济水之阳,故名。光武生济阳宫即此。注,弘治三年(1490年)东明县治迁今址后,至今未变动。
以上说明:汉朝的济阳县治和济阳宫址,旧志记载有好几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位于紧邻左山的西南处;第二种说法认为位于今东明县城西南约十里的满城村西边,这里也是春秋郑国武父城遗址,与战国时期的魏邑“济阳城”(今兰考县东北堌阳镇一带)相距约40公里。
 
三、晋惠帝时期,开始以济阳为郡名
 
济阳,在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为济阳县。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惠帝时(290-306年)将陈留郡的一部分划出,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注:郡治是在东明县城西南十里处?,或是兰考县东北堌阳镇一带,暂未找到记载)。其辖地相当于今兰考县东北、东明县西南、菏泽市定陶西部一带。
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废。
 
四、为什么确认兰考、东明一带的“济阳郡”才是左氏郡望?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有三个地域名济阳郡,除了晋惠帝时期(290-306年)的兰考、东明一带的济阳郡外,还有晋明帝时期(322-325年)侨置的济阳郡 (今江苏武进西北);唐天宝元年(742年)的济阳郡 (山东柱平县西南)。
为什么说兰考、东明(含定陶西北)一带“济阳郡”才是左氏郡望呢?
重要依据:这区域有战国时期的左姓城池——左氏邑!
 
五、史料记载的左氏邑
 
1.《战国策》记载的左氏邑
《战国策 宋卫策》记载了古人尊重法治的名篇:“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原文为: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邑)。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赎一胥靡,无乃不可乎?”君曰:“治无小,乱无大。教化喻于民,三百之城,足以为治;民无廉耻,虽有十左氏,将何以用之?”
白话文: 卫嗣君执政的时候,有个罪犯胥靡逃到相邻的魏国去了,卫国想用百金把他赎回来审判,魏国不同意。于是卫嗣君想用左氏城邑换回胥靡。大臣们都劝告说:“用这样价值不菲的土地,去换回一个小小的罪犯,恐怕不合适吧?”卫嗣君说:“治,无所谓小国;乱,无所谓大国。用教化来引导百姓,即使是三百户人家的城邑也能治理好;如果百姓不讲廉耻礼仪,即使有十座左氏城池,那又有什么用呢?” 
卫嗣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34-前293年,这个记载说明在公元前334年就有左氏邑。
2.历史名人吴起,生长在卫国左氏邑。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载,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载,吴起,卫左氏中有也。
相关史料记载,吴起,卫国左氏人,现曹县西北一带,约生于公元前440年,卒于公元前381年,战国初期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著有《吴子兵法》,北宋时列入《武经七书》中。     吴起为左氏人,生于公元前440年,证明这时就有左氏邑存在。而公元前440年,正是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或前453年或前403年)向战国过渡时段,故可推断,在春秋时期就有左氏邑存在。
 
六、战国时期的卫国左氏邑在当今何处?
 
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第一版、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35—36页,载有战国时期的左氏(邑),位于古济水之北——菏泽定陶区西南三十里马集镇郭庄村左山、左山寺(现名法源寺)之南、至曹县堤上范村一带。左山与堤上范村,两地相距五里。
 
 
网上对左氏邑、左氏城等不同称呼及具体方位的说法:
(1)左丘:《战国策》称“左氏”,《水经注》称“左城”,隋《续高僧传》作“左丘”,宋《太平寰宇记》作“左冈”,明清方志作“左山”。应是左丘、左丘氏。因周丘而城,故称左丘氏城,渐简为“左氏城”、“左氏”、“左城”。唐初曹州城往西南移五里(今曹县堤上范村),此处空留土丘,故又有左冈(岗)、左山之称。
(2)《宗国都城记》《括地志》《元和志》《太平寰宇记》中的唐宋曹州及济阴县城,是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72)由定陶故城迁往西南左丘,而建成的西兖州城。左岗,又名左山,是《春秋》中之左丘、战国时之左氏,今定陶县西南马集乡左山寺,为古左丘遗址。上世纪五十年代,丘尚高十余米。经文物部门勘察,左丘一带属龙山文化遗址,正合尧舜时年代。……  
从北魏孝昌三年至隋初61年中,曹州城在左丘;因隋初战乱,曹州城被破坏,开皇六年由左山迁往西南五里的地方重新建城,即今曹县堤上范村一带。而其东面则是济阴县城,此城正在左山南三里,曹县张志高村一带。唐宋文献中的曹州城、济阴城就在这一带。此二城均在金大定八年的河决中被淤淹在地下五米。而遗留在地表的只有左冈。据史学家丁山先生考证,左丘在商代为军事重镇左氏邑。左氏之名,屡见《春秋左传》和《战国策》。因汉哀帝刘欣把其父刘康葬此,故又被称为葬城或左城。
现在只能认为:战国左氏邑,在定陶左山寺、到曹县堤上范村一带的范围内;左氏邑精确地理位置,有待于考古挖掘后,方可定论。
 
七、左氏邑与左城的名称及“阴阳”变化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兖州府曹县志》卷之一 疆域 山川第7页载:左山,水经云,左岗在县西北六十里,与州接境,相传为春秋时太史左丘明父墓,而左氏族众所居也。山南为唐宋时旧州治。
第13页载:济阴城,魏迁济阴于左山,隋置济阴县于左山之阳(注:即左山之南)……。曹州旧城,在左山南,济阴废县……
相关史料载:左城,因位于济水之左(阴、水南)得名,在今山东省曹县西北六十里。北周、北魏、隋、唐、宋、金时期西兖州、济阴郡、曹州、兴仁府、济阴县皆治左城。
《战国策》记载的左氏邑;《水经注》记载的左冈;《山东通志》和“曹州府、县地方志”记载的济阴郡、济阴城、左城、左山、左山寺等,以上地名均为指向同一个地理方位,即《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标注的战国时期的左氏(邑),在济水之阳(北),位于定陶区左山寺 (现名法源寺)至曹县堤上范村一带。
 不同时期、各种版本的史料记载,对其称呼虽然不同,但都是指同一个地方,为何对阴、阳(南、北)的说法不一样呢?
流经河南、山东的黄河,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有史料可考的记载,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改道就有26次。而流经左氏邑的古济水与黄河相邻,也因黄河泛滥及其他因素,屡次断流、复流和改道,故而造成左氏城在济水南、北、阴、阳的变迁。
 
八、左氏邑所在的地域,历史上多以济阴命名,为什么左氏家谱却记载郡望为济阳?
 
战国时期的左氏邑,位于济水之北,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
而且左氏邑一带,历史上曾数次为济阳地域,(一):汉,(曹县)西北为定陶县西境,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分定陶境置济阴郡,又于定陶西北,置(济阴郡)济阳县——康熙《兖州府曹县志》卷之一疆域 沿革所载;(二):晋惠帝时期(290-306年)在兰考、东明以及菏泽定陶西部一带始设济阳郡;(三):战国时期左氏邑的左姓后裔,向济阳地域的中心(今兰考县东北、东明县西南)地带迁徙,形成济阳左氏望族。
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因改朝换代、战争及河水泛滥等各种因素,使生活在左氏邑及济阳一带的左氏后裔,向华夏大地四处迁徙繁衍,但后世子孙从没忘记自己的根脉在左氏(邑),兴旺于济阳。
 
九、特别说明:“济阳”“济阳郡”“济阳郡望”三个名称出现的时间
 
姓氏郡望一说,始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和隋唐,一直流行到现在。以济阳为郡望的姓氏,并非左氏一族,还有很多姓氏都以济阳为郡望,说明这个地区是众多姓氏的起源和兴旺之地。
 以济阳为郡名,是晋惠帝时期(290-306年)才开始的,那怎么解释:春秋战国时还没有济阳郡名,这些姓氏后裔怎么都称本族为济阳郡望?
济阳(城、邑),包括左氏(城、邑)地名,是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更早就存在于世。而起源和兴旺于济阳这一地区的姓氏后裔,自然以济阳为龙兴之地。加之后来济阳郡名称的出现和流行“郡望”的说法,晋以后的姓氏,其后裔编写家谱时,顺理成章的称呼本族的发源地为“济阳郡望”。
 
十、以济阳为郡望的左氏后裔,与卫国公族有渊源关系。
 
卫国有左氏邑。同时史料中也有卫国左、左公子的记载:(1)卫国左公子名左泄,右公子名右职……(2)卫宣公(?-公元前700年)夫人夷姜生子伋,立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当他的老师……。(3)卫惠公四年,左、右公子,赶走惠公,而立太子伋的弟弟黔牟为国君,八年后(公元前686年)……(4)中华书局1994年版、2012年印刷的唐朝林 宝《元和姓纂》卷七第96条记载:左公,卫大夫左公子洩之后。
卫国是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约始于公元前1045年,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废卫君角为庶人,共历42王,存836年,先后建都于朝歌、漕、楚丘、帝丘、野王。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省黄河北部、河北省邯郸市以南、山东省菏泽、聊城部分地区。第一代国君康叔,姬姓,卫氏,名封。又称姬封、卫康叔、康叔封,生卒年不详,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
云南昆华图书馆(注:今云南省图书馆前身)和巍山县文化馆资料室收藏的《蒙化乡土志》第七卷 氏族记载:
蒙化(今巍山县)左姓有二(支),一(支)为康叔之后。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使五反请不得,乃易以左氏。子孙遂受胙此土,因以邑为氏。南唐保大间,(康叔之后裔)左邺,辟地江南徯于润,后复由润徙庐陵(今吉安市,含永新县)……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怀忠镇左坊村,开基祖名左邺。
乾隆版《永新县志》人物卷八列传第6页记载:左邺,(润州)丹阳人,唐光化初宦衡州司马,秩满(回丹阳),道经永新,值时多故,遂寓居邑逢桥(即今之左坊村)家焉,为左氏基祖。
 公元119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绍熙二年,这年春天,左邺第十世孙左利见(后中嘉定元年进士)主持一修左氏谱并作序。
左利见先祖在序言写道:古者重赐姓,或以官、或以国邑、或以先人之谥、或以王父之字,……  齐、卫皆有左、左之号,余宗之自齐、自卫,果皆可必欤?(齐国和卫国皆有左、右公子的名号,我们左氏这一族是出自齐国左,或是卫国左,难道一定可以确定?)
予尝按“卫嗣君时胥靡逸之魏”, 卫使遣请之,五反,不与,乃以左氏(邑、城池)易。左氏,卫邑名,窃予先世受胙此土,子孙殆因以邑氏欤。(左氏,是卫国的一个城邑,先人在这个城邑接受赏赐,后世子孙大概凭借这个食邑的名号,以左为自己的姓氏)
根据以上内容分析,我个人认为:起源于左氏邑、兴旺于济阳郡的左氏族人,是卫国公族的后代。
 
十一、实地考察定陶左山、左山寺及曹县堤上范村
 
我于2019年6月21日晚九点,驱车到达菏泽定陶区,入住范蠡大酒店。22日上午九点,来到位于定陶马集镇郭庄行政村“后诸庄”自然村的法源寺(左山寺)。中午十一点到达曹县韩集镇的堤上范村。
1.兴化禅院(法源寺、左山寺)、汉恭皇陵。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兖州府曹县志》卷之一 疆域 山川第7页载:左山,水经云,左岗在县西北六十里,与州接境,相传为春秋时太史左丘明父墓,而左氏族众所居也。山南为唐宋时旧州治,其下隋兴化禅院,傍为汉恭皇陵。
顺治十二年(1655年)《定陶县志》卷一 第7页载:宝乘塔院,在城西北,为一城之望塔,上有小碑剥蚀莫辨。按志左城即古陶丘,《寰宇记》云,左城相传左丘明父葬处,隋时创有宝乘塔院,宋钱明逸有重修塔院记,其傍为定陶恭王陵,乙未国琳重修。
法源寺(左山寺)大门向南,大门东侧墙下,有两块石碑,为山东省、定陶县两级政府所立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山寺遗址”碑。大门东边的墙上挂有一块约60厘米长40厘米宽的铜牌,刻有汉、英两种文字介绍法源寺:始建于东汉末年,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更名法源寺,藏定光佛舍利六颗,建五级舍利塔。唐朝重修,更名隆兴寺,唐代高僧赵州和尚与临济宗师先后出家于此。宋代仁宗皇帝钦命重修,更名兴化禅院。“左冈林樾”与“兴化晨钟”历为古曹州八景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为定陶战役烈士墓地。1990年开始重修,1998年被省宗教局批准为佛教弘法场所。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法源寺(左山寺)现占地约60亩,进大门为天王殿,后有大雄宝殿。东院为寺院的斋堂和生活区,西院为农田。大雄宝殿正后方,一座新建的大殿更加雄伟,正在装修阶段。新殿西南傍,新建的七层“宝乘塔”主体结构已完工。
  地方志记载汉恭皇陵在左山傍,附近村民却说,左冈、法源寺(左山寺)一带没有皇陵传说,但在正北约3公里的地方,有大型汉墓。经我实地观看,这里现名“定陶汉墓博物馆”。定陶汉墓博物馆是不是汉恭皇陵?或者说左冈、左山寺一带是否有汉恭皇陵?还有待于文物部门进一步的考证。
2.左冈林樾、丘明祖居。
法源寺后面(正北边)围墙外,是一块平整的农田,从寺墙向北100米(过农田),是一条东西向的柏油村道,其宽度,两辆小车对开而来可错车。村道北侧也是一块平坦的农田,据与寺院相邻(东北处)的“后褚庄”村民、64岁的褚广印先生介绍:路北的农田就是左山,又名左冈(岗),大约占地20多亩,与村旁(西)的大树同高(10多米高),他年轻时,左山、左丘明墓都存在,左山土质为黑色,周围有好多大石板、大石条。左丘明墓位于左山下东南处,墓前原有大石碑。现在回想起来,对墓碑上的左丘明(铭)几个大字有清晰的印象,记得是左丘铭三字。
约在1970年前后的人民公社时期,村民在左山大规模取土,山、冈、丘、墓已不复存,且无一点痕迹可寻。
顺治十二年(1655年)《定陶县志》卷一 封域 山川第3页载:左冈,《寰宇记》云,左冈冈阜连属,林木交映,以近左城,故名(左冈)。相传春秋左丘明父葬处,其傍为汉定陶恭王陵。按志左城即古陶丘地。
光绪十年(1884年)《曹州府曹县志》卷一 陵墓 第14页载:鲁太师左公墓,在左山,宋盛琳撰碑。慎到墓,在左山,见《披云楼记》。    
顺治十二年(1655年)《定陶县志》卷一 第12页载:鲁太史墓,在陶丘之巅,鲁太史乃左丘明之父也,有宋盛琳碑,今废。
按地方志的记载,左山为左丘明之父鲁太史墓,但民间口传,认为鲁太史就是左丘明,这里是左丘明之墓,而且康熙和光绪版《曹县志》收录的傅如恒、袁文标、袁文校三人的三首同名诗《左山古寺》,其内容均以左丘明为主人公而作。
2015年5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定陶史话》(王建新著),载有《春秋二贤》一文,文中写道:左丘明是定陶人,去逝后葬于左山。20世纪90年代初重建左山寺时,寻找到一块“左丘明”字样的残碑,现存于左山寺中。
现左山所在地郭庄行政村及周边,没有左姓族人。
顺治十二年(1655年)《定陶县志》卷一 第14/15页有记载:村落,小左村,城东十八里。大左村,城东十五里。
   1988年出版的《定陶县地名志》“定陶县政区沿革图”所载的1916年政区地图、1934年政区地图、1937年政区地图均载有大左村、小左村(注:1937年地图标为大左乡小左乡),位置在定陶县的东南方,与成武县、曹县接壤。在以后的地图中,大左小左村地名消失。
3.堤上范村——左姓源地、吴起故里、曹州旧城。
   1999年12月出版的《山东省曹县地名志》第177页:申楼乡自然村名称——堤上范,位于县城西北24.4公里,申楼乡政府西北4.8公里,北临东鱼河300米,西距菏(泽)民(权)公路1000米(251省道)。村东西700米,南北500米,聚落呈东西长块状。有东西街一条,宽六米,学校一处。全村603人,汉族,耕地1241亩,以农为主。有范、李、黄、赵4姓,范姓最多。为堤上范村民委员会驻地。据《范氏家谱 序》载:明永乐间(1403-1424年),范氏始祖讳青(范青)自山西洪洞迁此。因傍堤而居,故得名堤上范。
    据村民范卫民(原村支书、生于1962年)、范相义(1952年生)、范瑞行(1987年生)、老族长范明亮(生于1944年,参与编写2010年版范氏家谱)等人介绍,现范姓有900多人,皇甫姓30人。
    2019年6月22日中午,我独自一人行走在堤上范村,心中有一种莫明的激动和感慨,二千多年前,就是在这块名为“左氏”的热土上,生活着我们的左氏先祖,并孕育了著名的战将吴起。听村民说,堤上范村东头,在高大的移动转发铁塔下,几十年前有一个吴庄自然村,现已消失。我想,这个消失的吴姓小村庄,虽然不能与历史名人吴起直接关联,但宇宙天地、冥冥之中,谁又能否定这种神秘的巧合与轮回?
 
十二、提议:弘扬历史文化,为古地名和历史人物树碑立像
 
二千多年前的定陶左山、曹县堤上范村一带,左氏先祖(含左丘明父子)和名将吴起,就生活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且此处为历代县治、郡治、州治、府治所在地。但令人叹惜的是,有如此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遗迹,慢慢的被世人遗忘殆尽。
我提议,热心的左氏族人、吴氏后裔、当地民众及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以多种形式宣传历史文化,以激发人们的自豪感和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
1.在定陶区郭庄村树“左丘明雕像、左山遗址碑”。
2.在曹县堤上范村立“左氏源地-卫国左氏邑遗址碑、吴起将军故里碑(或雕像)、曹州旧城遗址石碑”。
3.在左山以“左冈林樾、丘明祖居、兴化晨钟”为主题;在堤上范村以“左姓源地、吴起故里、曹州旧城”为主题,大力宣传地域文化。
4.可以借鉴和学习陕西省吴起县的宣传经验,宣扬吴起这位古代著名改革家、政治家、军事家的事迹,让全国了解到吴起故里左氏邑,即今之曹县堤上范村一带。
 
历史遗迹,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与象征,是无法用金钱购买或衡量的,如果我们忘记了先祖的遗迹,也就抛弃了先祖的精神,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一个地域的历史根脉,更是丢失了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湖北省潜江市 南门外左家台 左代华
二○一九年七月十二日 于北京复兴路22号
 





























 
 
 
二维码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zuohome.com/html/history/xungensuyuan/300.html
左氏家谱网(http://www.zuohome.com/)遵循行业规范,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左氏家谱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每日推送。

------分隔线----------------------------

关于左氏 - 广告服务 - 主题回顾 - 联系我们 - 招聘 - 合作伙伴-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rss订阅-


湘ICP备:13011470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302000538 持术支持:左勇 最佳浏览:1024*768

Supporter: MT左氏 Copyright © 2008-2022 zuohome.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下左姓本一家,我们都姓左!欢迎加入我们这个大家族!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zuohome.com谢谢!